服务QQ:110522670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0 浏览次数:799

    总体来看,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出现国际竞争压力加大、产业规模增速将趋

缓、基础行业或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提升、中西部地区有望形

成新的增长极等发展新趋势。

    国家从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创新氛围、人才培育、国际间合作等多个角度,扶持和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转型。早在2004年就超越日本跻身世界第二的电子信息产

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作为中国最早面向全球市场开放的行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入世十年来的快速发

展,不仅成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国,还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地位上取得

了显著提升,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其中微型计算机、手机、彩电等产品的产量早已

稳居全球首位。

    面对2012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竞争,2011年11月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社科

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却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2年的发展走势并不看好。报告

指出,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对外出口依存度高、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

足、市场环境不稳定性大、负面影响凸显效应明显、整体效益下滑严重等不利因素,总

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若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出现明显起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

况恐将难以出现较大改观。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基础行业快速增长、国内信息化

建设全面深化、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积极效应开始显现等有利因素,又有国际市场

需求持续疲软、产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企业亏损情况较为严峻等不利因素。

    总体来看,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出现国际竞争压力加大、产业规模增速将趋

缓、基础行业或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提升、中西部地区有望形

成新的增长极等发展新趋势。

    政府政策扶持层层加码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启动国内市

场、巩固扩大国外市场,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标准体系、推动

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建设。

    在当天的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2012年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时,强调

“突出抓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质量品牌建设,突出抓好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

节能减排,突出抓好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突出抓好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

合”。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中,《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

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共有三项,“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通信业转型

发展、扎实推进信息化发展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政府和政策的层层加码,进一步折射出宏观决策部门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况

和未来走势的担忧,希望通过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我国电

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构建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借助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契机构建

核心技术创造能力。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

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2011

年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

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国家层面将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与教育、科技、财

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对信息化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将发

挥政策引导作用,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政策的作用。并进

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的产业

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最终通过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适合产业技术创新实际需

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创新氛围、人才培育、国际间合作等

多个角度,扶持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转型。

    转型机遇频频遭遇新考

    在欧美经济增长乏力、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测算:我

国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增速已连续3个月下滑,总体呈现波动幅度较大。预计2011年

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全年增长15%左右,比2010年增速16.9%降低

1.9%。2012年产业规模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计增加值及销售产值增速将基本与2011

年持平。

    当前,以物联网为首的下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度,

三网融合则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下加速前行。市场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中央

及地方政府将持续加大对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等“核心

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

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的支持。同时,借助电子信息产业发

展基金等专项资金,致力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培育产业新增长

点。

    工信部则表示,2012年将重点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开

展IPv6试点、扩大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预计2012年三网融合将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

市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展开。同时,通过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以提速度、广普

及、惠民生、降价格为目标,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降低网费。

    2012年,面对各跨国IT巨头更为频繁的兼并收购以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确立的

整体优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剧。当前,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还

面临着“新增长点极为缺乏的制约”、“企业亏损情况严峻的矛盾”、“国际市场需求

持续疲软的考验”等多个挑战,自身存在的“产业基础薄弱、国际化品牌影响力薄弱、

自主创新能力弱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开始暴露。

    特别是在当前欧美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已经实现“芯片+系统+终端”的全产业链整合竞

争力的背景下,截至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仅有华为、

中国电子、海尔、联想4家,芯片、整机、系统、应用等各环节厂商间基本没有合作关

系,仅有极少数整机企业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过去几年间在联想为首的中国计算机行业获得了快速

的扩张,联想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PC企业,正面向全球老大发起新一轮的冲击。海

尔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白电行业的冠军,并在8个产品领域夺得了全球老大的地位。以

京东方为代表的平板显示行业以及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信设备行业,都在快速崛起

谋求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已在海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超过

500个,并以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品牌战略为基础,主动掀起了在全球市场的新一轮战略

布局和扩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