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QQ:110522670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王仲山:稀土行业困难重重 扩内需是根本源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0 浏览次数:789

    稀土行情萎靡不振

    自去年8月份以后,中国稀土在出口和内销两个方面呈现下滑趋势,不但价格大幅回
 
落、产销量走低,许多传统使用稀土的行业由于经受不起高价稀土使成本上升,也相应
 
萎缩或采用替代品减少稀土用量。
 
  今年4月,稀土价格曾有一波小幅上扬,很快至5月份又停歇。特别是占稀土元素
 
75%左右的镧铈更为明显。在欧债危机及稀土价格过高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出口配额
 
也未能完成。
 
  目前,价格已跌落到接近2011年4月份水平,市场仍不见好转。
 
  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仲山说,毕竟稀土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小行业,因
 
为它而给众多行业造成麻烦和影响。一些原采用稀土做添加剂、变质剂或功能材料的行
 
业,转而寻找其他替代品或干脆不用稀土。外销方面也失去一定市场。如不及时采取对
 
策,难免让中国稀土发展进入怪圈,使中国稀土又一次面临低谷。王仲山认为着力扩大
 
国内需求、争取国际市场,是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扩内需是原动力
 
  中国稀土从发现,发展到生产、应用、外贸占世界第一的规模,王仲山认为内需是
 
原动力,而内需源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推广应用。
 
  中国稀土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时期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初低成本开发、
 
低价出售,争取外汇,在这种情势下形成了市场。
 
  过去稀土价格偏低、与价值背离,有客观原因。彼时的推广应用,是以每年用掉多
 
少稀土为奋斗指标。
 
  王仲山说,民营企业对中国稀土发展作出过大贡献:“他们依法工商登记批准,依
 
法纳税,养活工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赣州市最为显著。有的企业规模虽不大,但
 
技术先进,环保达标,成本低,有市场,企业竞争力强。在当时的国务院"稀土办"和中
 
国稀土学会号召组织下,在各地稀土办全力支持下,全国范围内形成以科研为龙头、以
 
广大科技人员为骨干的一支稀土推广应用队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许多工业及农
 
林业应用门类中,开展推广应用工作。”
 
  彼时,也成立过在“稀土办”下设的农业、有色、钢铁、节能灯、永磁、纺织皮革
 
等行业的稀土应用协作网,负责及时组织交流、现场观摩、总结经验、扩大应用。
 
  就这样,在国际市场逐步占上风的同时,稀土内销与出口的比例也不断扩大。“在
 
内需中,稀土产品价格是重要因素。”王仲山说,过去低成本开采、生产、低于价值的
 
价格已一去不复返。
 
  自2010年以来,随着矿山资源税的增加和环保费用的大量投入,稀土生产厂家在
 
原料、辅助原料、工资、环保等多方面提高成本,迫使稀土产品价值回归,结果稀土产
 
品价格上扬过高,下游厂家难以承受。
 
  许多传统应用稀土的行业,如钢铁铸造、有色金属、风电、节能灯、玻陶、抛光
 
粉、化工等行业不堪重负,转而少用、不用或以其他材料替代。王仲山认为,这对于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很大的冲击,对“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来说是严峻
 
考验。
 
  他提出,扩内需是中国稀土发展的最终方向:“不但在价格上适应内需,还要出台
 
适当的政策和行业法规,引导稀土价格向应用企业倾斜,减少中间环节和价格炒作,为
 
应用企业减负、降低应用稀土成本。”“当价格与使用价值背离太高时,国内厂家用不
 
起。再是国宝,也只能作为供品束之高阁。这对经济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又有何
 
益?”王仲山说,价格上天,势必给国内应用带来阻力,抱着金娃娃睡觉坐看企业倒闭
 
不是办法。
 
  他提出,在中国稀土价值回归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担负起价格宏观指导责任,使矿
 
山生产企业既有合理利润,又能使国内应用企业用得起,市场运行不走入怪圈,避免稀
 
土对国民经济的推力成为阻力。
 
  扩内需以科技为先导
 
  虽然中国稀土生产、出口世界排名第一,但在稀土科技及应用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
 
尚有差距,在应用领域、应用技术工艺、应用中节约稀土原料等方面也有不足。“所以
 
不但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更要具有创新,还得在稀土材料以外的载体原材料上探
 
索。”王仲山说,日本、韩国、欧美等稀土在钢铁铸造中的应用研究比较深入。国外在
 
钢铁铸造中应用量比中国少,产品质量却很高,而且不同钢种、铸件应用稀土,都有分
 
类添加技术。同时,国外十分重视原钢水、铁水的质量,加入稀土后效果更明显。而中
 
国至今仍然是粗犷型应用,稀土浪费多,效果不及国外。
 
  对于17种稀土元素应用不平衡现象,业内早已司空见惯。稀土中最多、量最大的镧
 
铈元素,至今未在应用领域有新的突破。而由于价格上涨,镧铈元素近两年在轻纺工业
 
和抛光材料中应用量锐减,积压可观,因此,对镧铈元素开创新的应用领域也迫在眉
 
睫。
 
  王仲山说,钢铁铸造行业未来对镧铈应用量最大,如果能在应用技术上突破、应用
 
成本减少,前途广阔。此外,在玻陶、涂料、尾气净化等应用中,以技术领先、求得更
 
合理应用量使成本降低,也可有作为。
 
  目前,中国稀土重原料采取、重分离生产、轻推广应用现象仍然存在,王仲山说根
 
本原因是急功近利:“稀土分离产品利润来得快,可以暴富,但是从事稀土科技花费时
 
间长、精力大,投入成本回收期长,技术资金缺乏,稀土应用科技缺乏领军人物和专业
 
科研机构。此种状况若不改变,拉动稀土内需,扩大国内应用,促进中国稀土健康发展
 
将困难重重。”
 
  呼吁建立稀土推广应用机制
 
  中国稀土白皮书的发表,明确了中国稀土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为中国稀土可
 
持续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
 
  王仲山对此建议,尽快建立以稀土生产和应用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为龙头、产学
 
研结合的稀土推广应用机制。对推广应用拉动内需创新项目,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予
 
以支持,并尽快建立国家级稀土科研机构,集中专业人才,加快中国稀土科技发展创新
 
步伐,扩大应用领域不断创新。
 
  王仲山特别提出重新设立国家“稀土办”领导下的老中青结合的稀土专家队伍,
 
“重点放在扩大推广应用方面,制定重点攻关项目,指导在新领域、新技术中应用稀土
 
的方向。专家组可挂靠在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便于与稀土生产和应用企业主体合作,开
 
创稀土应用新途径。”
 
  王仲山多次呼吁稀土生产企业要向应用企业让利。虽然稀土价格在市场经济竞争条
 
件下逐步形成价格定位机制,但目前外销受阻、内供减量的重要原因与价格有很大关
 
系。
 
  他说,稀土生产企业应有长远眼光,懂得失去内需便失去生存的道理,并建议当前
 
国家发挥储备库作用,以合理价格收储稀土矿及产品,激活稀土企业稳步发展。“扩内
 
需的同时应实行宽严相济的出口政策,保持中国稀土在国际市场的引领地位。”提到出
 
口时,王仲山说,30年前中国为了稀土出口换外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1987年,稀
 
土出口年过1000万美元。经过20多年,中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稀土原料供应
 
商。“虽然今天中国完全不靠稀土换外汇了,但不可轻易丢失市场。”王仲山建议取消
 
稀土出口配额,只对具有战略性的几种重稀土元素有限制额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