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指标下达,轻重稀土总量1.55万吨
2012年12月28日,商务部公布了2013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及第一批出口配额,轻
重稀土共计1.55万吨,约为2012年全年总配额的50%,共有24家集团或企业获得出口
资格。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13年的稀土出口总配额会与2012年持平,并略有增加,
2012年中国全年稀土出口配额共30996吨,比2011年30184吨增加约2.7%。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稀土行业内对2013年的稀土出口配额走向的预测是
基于2012年的中国稀土的现实。本报记者获悉,为了应对中国稀土行业的复杂形势,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已经在组织各省行业协会和各分会摸底调查主要稀土产品的生产状
况,拟制定一项远期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国内重点稀土产业的发展,培育稀土的内需市
场。
撬动内需
2012年,稀土行业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的颓势,一路走低,部分稀土产品价格相
比2011年的高位已经蒸发80%。与此同时,中国稀土出口的形势十分严峻,2012年的
出口指标可能有近半未能使用。
日前,本报记者独家获悉,2012年12月中旬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召集业内专家和企
业家在北京召开了闭门会议,讨论了稀土行业形势,提出要制定重点稀土行业的2020
长期发展规划,着力扩大内需市场,这些重点行业包括磁性材料、催化剂、抛光粉、镍
氢电池等,磁性材料、发光材料、镍氢电池被称为稀土应用的三大领域。
记者了解到,在规划制定前,行业协会将对相关领域进行摸底,包括产量、目前的
产能,以及到2020年可能形成的生产水平,主要确定哪些领域产能过剩,哪些领域产
能不足。按照要求,在2013年2月15日前,相关地区行业协会和企业将上报数据,汇总
后形成初稿。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稀土行业的困境除了外部因素外,产能过剩也是重要原因,
受到2010年稀土价格暴涨的影响,各拥有稀土资源的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稀土产业,
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等产能迅速扩张。
“很多新增产能是在产业整合中出现的,管理部门很难控制。”上述专家告诉记
者,一直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协会,在摸底产能时都采用企业报数据的方式,其实
出入很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经常谎报和虚报。
按照目前的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最大的稀土终端消费国,但
中国稀土企业的优势集中在中上游,即稀土开采和分离冶炼,而先进的下游应用技术依
然掌握在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稀土应用大国手中。
“最初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除了环保的因素,还有就是因为国内的消费需求
大,要保证国内供应,但现在的问题是卖不掉了。”南京稀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王仲山
对记者表示,和稀土供应量相比,中国的下游市场还很小,要保证稀土行业的稳定,必
须大力开拓内需市场。
出口萎缩
2012年对于刘峰(化名)来说是灰色的,“从实施出口配额指标开始,就没有这么惨
的年份,最好的年月里,我们替企业寻找指标,或是别人找我们运作指标,都需要排队
和走关系,2012年基本上无人问津,就连传统的出口大户,订单也是少得可怜。”刘
峰有着多年运作稀土出口配额指标经历,他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人脉关系帮助没有出口指
标的企业寻找、获得出口指标。
在2011年之前,由于具有稀土出口需求的企业很多,而稀土出口配额指标被分配
在少数企业手中,其他企业出口稀土必须向拥有指标的企业购买指标,在2010年之
前,指标的行情稳定在5万元/吨左右。在2010年至2011年年中的时间段里,随着稀土
价格以10倍数上涨,而且出口配额缩减的预期浓烈,导致这段时间内,出口配额指标的
行情一度飙升至50万元/吨。
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稀土价格开始快速回落,到2012年末,部分稀土价格相
比2011年的高位已经跌去了80%,而此时的稀土出口配额指标也再无人问津。
据中国海关统计咨询服务中心数据,2012年1-10月,中国稀土矿石、金属及化合
物的出口量为11312吨,同比降7.88%,仅占全年配额的36.50%。根据工信部的数据,
2011年中国稀土实际出口1.86万吨,仅占当年出口配额的六成左右。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2012年的出口状况比
2011年还差的原因除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外,很重要的一点是2012年中国与美国、
欧盟和日本在稀土领域的贸易摩擦,制约了海外订单。
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首次联合起来,就稀土出口限
制问题将中国诉至世界贸易组织(WTO)。WTO争端解决机制已成立专家组,此案正处于
法律程序中。
而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稀土多样化的进程比业内预想的要快,在中国周边,如蒙古
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都已经在开采稀土矿山,或是在建立稀土冶炼厂。美国钼公
司恢复生产的进度也比原先预计的要快,“此前大家预想的第一波国际供应冲击是在
2015年,但实际上2012年就来了。”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出口严重萎缩的情况下,稀土出口也没有禁绝,但部分走私
的目的地发生了改变,即从原来的需求国转向了中间国,上述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周边
国家纷纷拥有了分离冶炼产能,部分来自中国的稀土资源先在这些地区进行加工,然后
再流向目的国。
行业困局
在出口受阻和内需难启的同时,国内的稀土行业整合已经接近尾声,从2013年获
得稀土出口配额指标的企业名录可以看出,五矿、包钢集团、中铝等大型国有企业已经
开始以稀土企业集团的面孔出现。其中包钢集团囊括了包钢稀土(37.60,0.15,0.40%)、
包钢和发稀土、包头华美稀土、包头天骄清美稀土等内蒙古大型稀土企业。
2012年9月13日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源部经过核查公布了《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
土采矿权名单》。根据名单,目前全国稀土探矿权为10张,采矿权则从113张整合为67
张,其中江西的采矿证从88张减少到45张。采矿证的重新调整被视为区域利益的重新
分配,也被看作是企业集团重组打破区域限制的开始。
而从2012年11月下旬开始至今,工信部以《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和《稀土企业准
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先后公布了3批符合《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
单,一共35家企业上榜。
虽然整顿一直在稳步推进,但市场的反应已经远不如前两年,根据生意社的统计,
与2012年初相比,主要稀土产品的下跌均超过50%,其中镝铁合金下跌66.43%、金属
镝下跌65.83%、氧化镝下跌60.48%。
从2012年10月份开始,稀土上游企业开始停产,开工率在4成。2012年10月23日
包钢稀土首次宣布停产保价,此后3个月包钢稀土又连续两次宣布停产。但市场数据显
示,作为行业老大的包钢稀土停产保价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财务数据显示,2012年1至9月,包钢稀土营业收入82.62亿元,同比下降
18.12%;净利润16.89亿元,同比下降46.01%。生意社数据分析师预测稀土2013年将
延续2012年四季度的走势,弱势中震荡前行。